找到相关内容816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雪峰义存禅思想:无事无心被利钝

    终归于理体理体之用为事相,理事、心物本就相合互通,其师德山宣鉴禅师曾开示学僧:不属于自己本性的物事,千万不能妄自追求。靠“妄求”虽然有所得,但这不是真得,会得而复失,甚至被得所累。正确的方法“无事于心...

    广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55481850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二

    就是“世智辩聪”的智慧,越是学问大,越不能学佛,反而是“”聪明反被聪明误,所以它只能称为文字,不能称为般若。那么《金刚经》上的文字,称为文字般若。因为你研究金刚经上的文字,你才能发现实相般若的理体,你...;知道妙有不碍真空,所以能生心无住,破执除惑。此双照空有,离相修善,断惑证真的智慧,就是观照般若,是从功用而立名。 实相般若,即诸法实相,是理体,智慧的理体,真理之体。对无情而言,是宇宙的原理;对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781523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理体,众生因证悟真如而成佛,故它是产生圣道之因;真如又是一切诸法的共同本性,所以又具性义;至于所谓的“分齐义”,则是指事法而言的,即事物因有不同的自体、不同的相状而有不同的分界。概而言之,法界大略有二层含义,一是就事法而言的各类分界,二是就理体而言的真如佛性。   众所周知,缘起论是所有佛学理沦的基石,那么被华严宗人视为最为究竟圆满的法界缘起,其特色又何在呢?简言之,就是法藏所说的“以诸界为体,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
  • “本觉”逻辑:中国宗教共时态

    为“本觉”话语系列:“内在超越”的基点是理体或心体的自觉归向、自我同一;“心通九境”将“心”分为感觉、知性、超越性,“通”即谓“觉”;“天人合一”中的“合”其实就是觉悟后“自觉”的“合”;“无执的存有论”的“存有”是“自由无限心”,“无执”其实就是“直觉之智”;“人———世界的本来性”中的“本来性”即是“本觉”所指定的理体。它们都是“本觉”逻辑话语群。  一、“本觉”架构:它的观念与理路  “本觉...

    蒋海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856751.html
  • 佛性与禅悟——南宗禅三系心性思想的区别

    个体之心合一的方式构成的“当下现实之心”诠释“自心”。石头禅系尽管也使用“自心”的概念,但却惯于以本觉真心解释,并且偏重于从真如理体一边言心体与性体的合一。  由于这一差别,荷泽、洪州禅系才坚决反对...心动念,弹指磬眉扬扇,因所作所为,皆是佛性全体之用”。所以者何?马祖道一有言:“理事无别,尽是妙用,更无别理,皆由心之回转。”从体用即而言:“非离真而有立处,立处即真,尽是自家体。”(13)既然理体不离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1655820.html
  • 本体与心性: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

    字确是自家体贴出来。” 此说虽有一定道理,但二程之所以能够确立“理”本体,却也与佛学、道学密不可分。佛学所言的真如即“理体”遍在于万物的理论模式,从思维的角度肯定会对二程有所启迪。   从哲学本体论而言...唯一不同的是对“理”的界定。佛学的“理体”为性空之实相,而朱熹所言之“理”有两层涵义:一是指具体万物所涵之理,二是人与事所秉有的“天理”即“性理”。正是从此意义上,朱熹竭力抨击佛教以“空寂”为“理”。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558936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核心义理架构及对大乘各宗派的影响

    是佛界、法界及众生界的真如理体,是心体与理体的合一。这就是《起信论》贡献于中国佛学的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的合一,亦即心性合一的理论模式。  3心真如门的空与不空及生灭门的开展和三大  真如心既是“一法界...断离一切法的差别相而唯证清净常一的真如空理。真如理体是平等一味,超越有、无、非有非无、亦有亦无四句四相的,因此心真如“依一切众生,以有妄心,念念分别,皆不相应,故说为空”。众生若离妄心,则真如心湛然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5055916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真实观

    就是染依他性。圆成实性是于依他起性而呈现不变理体,所以可称为净依他起性。圆成实性就是唯识真如。法相学对诸法的分析是为唯识观行提供真实观法,所以说法相学是真理学,是原理学;唯识学则是存在学和实证学。唯识...实性就是二空(无我)所显之真如。真如法性是不生不灭的理体,唯妙智所证,它是绝四句、灭百非的,是心行处灭、言语道断的,唯识学称为是废诠谈旨谛。  基于这样的存在论和认识论,法相唯识学当然是与一切世间学说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545129.html
  • 良价的禅学思想

    一派立场;如果仔细地研究一番,真是饶有趣味的。  洞山良价禅师,他拿“正”“偏”“兼”三点,来阐明宇宙的真理,“正”,是就理体而说。“偏”,是就事相而说。“兼”,便是包括各方面而立言的。他以为一切的学说...说明“正中偏”这一位的意义了。  正中偏,是说平等即差别,理体即事相。正,虽是空无一物,但是,千差万别的事相,却都尽藏于此。这便是说平等的理体的“正”,就内涵着差别的事相的“偏”。  简单地说:正就是...

    彭楚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5257337.html
  • 净宗的信愿菩提心——是成佛的正因

    向道之心,岂可成道;若不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,安能得以往生?  二者从理体上启愿,以般若智慧,观照性相事理因果,从根本上生起愿心。依据万法唯心造的理论,娑婆世界是自心所愿的秽土,现应厌离;极乐世界是自心...念能相续,亦得往生;然因理体不甚了了,影响愿力,遇有障缘,或易退转。从理体起愿,契入心源,渗入骨髓,纵遇诸多障难与诱惑,愿力坚固如金刚王宝剑,势不可挡。愿力功德,即是般若大用,愿立即净业可成。  昙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861570.html